10.4 快乐与实现活动
Last updated
Was this helpful?
Last updated
Was this helpful?
(《尼各马可伦理学》亚里士多德 著 廖申白 译注 商务印书馆 (2009))
如果我们再从头说一遍,快乐在种上是什么就会更清楚了。看似乎在任何时候都是完善的。它无需任何后续的干预来完成其形式。快乐似乎也是这样。因为,它是完整的,它的形式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靠延长时间来完成。所以,快乐不是运动。因为,每种运动都经历时间,都有一个目的,如建造一所房子。一种运动只有目的达到了,或者说,只有经历了这整个时间或在那个最后时刻,才是完善的。这个时间中的每个片刻的运动都是不完善的,它们都同这整个运动不同,同时也相互不同。砌石料与雕廊柱是不同的,这两者也与神殿建造的整体运动不同。因为,神殿的建造是一个完整的运动(它无需其他任何东西来令其完善)。而打地基和拢石柱的运动都是不完善的(因为它们只是部分)。所以,这两种运动在形式上都与总体的运动不同。同样,我们也无法在其间任何一个时刻,而只有在整个持续的时间中,从形式上看到这整个运动。行走和其他位置移动也是这样。因为,如果位移是从一点到另一点的运动,它就包括飞、走和跳等等不同形式。不仅如此,就是走本身也有很多不同(因为,整条跑道的起止点和某一段的起止点不同,某一段的起止点也与另一段的不同,在这条跑道上跑也和在那条跑道上跑不同;因为我们跑的不仅仅是一条线,而且是某一个位置,而这条线的位置不同于那条线的位置)。对于运动,我已经在另一个地方作了讨论。一个运动似乎在每一时刻都是不完善的。各个片刻的运动也都是不完善的并且相互不同的,因为一个运动的起止点确定了它的形式。快乐则在任何时刻都是在形式上完善的。所以,快乐不同于运动,它是某种整体的、完善的东西。这一点也见证于以下事实:运动经历时间,但快乐则不经历时间,因为快乐在每一时刻都是整体的。上面所说的也表明,说快乐是运动或生成是不对的。因为,这样的说明不适用于所有事物,只适用于那些可分析为部分的、不是整体的事物。看的活动、几何点和数学单位都没有生成,它们都不是运动或生成。快乐也是这样。因为快乐是整体的。
其次,每种感觉都通过其实现活动而相关于被感觉的对象。当感觉处于良好状态,并相关于最美好的对象时,它就是完善的(因为,这似乎就是完善的实现活动,不论就实现活动自身而言,还是就活动的人而言,都没有什么不同)。所以对每种感觉来说,最好的实现活动是处于最好状态的感觉者指向最好的感觉对象时的活动。这种实现活动最完善,又最愉悦。因为,每种感觉都有其快乐。思想与沉思也是如此。最完善的实现活动也就最令人愉悦。而最完善的实现活动是良好状态的感觉者指向最好的感觉对象时的活动。快乐使这种实现活动臻于完善。但是,快乐一一如果是好的一一使感觉的实现活动完善的方式不同于感觉对象与感觉者。这正如健康与医生不是在同样意义上是保持健康的原因。(每种感觉都显然伴随有快乐。因为我们用愉悦这个词来说所看到的景象和听到的声音。而最完善的快乐就是当最好的感觉能力指向最好的对象时的快乐。当感觉能力与感觉对象都处于这种状态,并且同时发挥作用时,就必定产生快乐。)快乐完善着实现活动。但是,它不是作为感觉者本身的品质,而是作为产生出来的东西而完善着它,正如美丽完善着青春年华。所以,只要一方面思考或感觉的对象,另一方面在思考或沉思着的人,都处于适合的状态,其实现活动就将是快乐的。因为,只要主动的一方与被动的一方仍然彼此相似,并仍然以同样的方式相互关联,就还会产生相同的结果。那么,为什么没有人能持续不断地感到快乐呢?这是不是由于疲倦呢?因为,人的实现活动不可能是不间断的。快乐也不可能持续不断,因为它产生于实现活动。由于这种原因,有些东西在新鲜时让我们喜欢,后来就不大让我们喜欢了。这是因为,起初我们的思想受到剌激,积极地进行指向对象的活动,就像我们的目光注视对象一样。但是后来活动就变得松弛了,不那么专注了,快乐也就消逝了。也许可以认为,人们都追求快乐是因为他们都向往生活。生活是一种实现活动。每个人都在运用他最喜爱的能力在他最喜爱的对象上积极地活动着。例如,乐师用听觉在旋律上活动,爱学问的人运用思想在所沉思的问题上活动,如此等等。快乐完善着这些实现活动,也完善着生活,这正是人们所向往的。所以,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追求快乐。因为快乐完善着每个人的生活,而这是值得欲求的。至于我们是为着生活而追求快乐,还是为快乐而追求生活,我们暂时先不做讨论。因为,这两者似乎是紧密联系、无法分开的。没有实现活动也就没有快乐,而快乐则使每种实现活动更加完善。
在第七章,快乐被定义为一种不受阻碍的实现活动。但在10.4节,快乐成为了一种完善实现活动的东西,它自身是完整的, 但它必须依附于实现活动而存在:快乐的出现意味着感觉和感觉的对象都处于适合的状态,它不是实现活动的内在品质,而是通过由实现活动所建立的关系而产生出来的。它是当下的,即时的,动态的。
因此,快乐似乎无需也不能够被单独追求,它是这种适合状态的自然结果。每个人最根本,最持久的实现活动就是生命本身,由于快乐完善了实现活动,因此也就完善了生命。但是,究竟是快乐是目的,而生活服务于快乐,还是生活是目的,快乐服务于生活?亚里士多德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仅仅是指出了二者的不可分割性。但是,如果快乐仅仅作为实现活动的某种附加物而存在,那么将快乐作为目的的生活似乎是愚蠢的:当实现活动被忽视,作为目的的快乐也无法实现。 每种感觉都有其快乐,而最好的实现活动就是处于最好状态的感觉者指向最好的感觉对象时的活动。将这一标准与理性之上的灵魂论联系起来,就指向了沉思,快乐,与幸福的合一。这种生活是最好的实现活动,因而也是生命最完善的形式,同时也伴随着最大的快乐。
如何协调第七章与第十章中对快乐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