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 对快乐的三种批判意见
Last updated
Was this helpful?
Last updated
Was this helpful?
(《尼各马可伦理学》亚里士多德 著 廖申白 译注 商务印书馆 (2009))
快乐和痛苦是政治哲学家考察的对象。因为,他是最大的匠师,专司制定作为判断一般人的善恶的标准的目的。然而这种研究对于我们的研究也是必要的。因为我们已经说明,道德品质中的德性与恶都与快乐与痛苦有关。而且,多数人都认为幸福包含着快乐。这就是人们从“享福”这个词中引出“福祉”一词的原因。有些人认为,快乐不论就其自身来说还是在偶性上都不是一种善,他们说这两者是不同的东西。另一些人认为,有些快乐是一种善,但多数快乐是坏的。第三种意见认为,即使所有快乐都是善的,快乐也不可能是最高善。首先,主张快乐根本不是一种善的人提出了这样一些理由。其一,一切快乐都是向着正常品质回复的感觉过程,而过程与其目的在性质上是不同的,正如建筑过程同房屋是不同的一样。其二,节制的人都避开快乐。其三,明智的人追求的是无痛苦而不是快乐。其四,快乐蒙蔽明智,而且它越蒙蔽明智就越是快乐。例如,性快乐就是这样。在性快乐中,没有人会去思考什么。其五,快乐无技艺,然而每种善都有一种使它产生的技艺。其六,儿童和兽类都追求快乐。第二,主张快乐不都是善的人提出了这样一些理由。其一,有些快乐是卑贱的、耻辱的。其二,有些快乐有害,因为令人愉悦的事物有些使人致病。第三,主张快乐不是最高善的人的理由是,快乐是过程而不是目的。这些大概就是所提出的一些意见。
这一节提出了三个问题:
快乐是否是一种善?
是否有些快乐是善,有些则不是?
如果快乐是一种善,那么它是否是最高善?
对于每个问题,亚里士多德都列举了当下的一些流行意见。认为快乐不可能是善的观点建立在这样一种假设上:快乐被认为是一种生成,它是恢复有机体的某种自然状态的过程,比如饿的时候吃饭,渴的时候喝水。在这样的过程中体会到的仅仅是痛苦的解除,所伴随的快乐是偶性的,而非本质的。
此外,根据第一章的假设,善的事物必然是一种目的,而快乐如果是在这样的自然过程中体会到的感觉,那么它就仅仅是生成的,而非目的性的,因此也就不能被当作一种善,因而也更不可能是最高善。
你是否认同这一节提出的关于快乐的流行意见?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