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 友爱品质和友爱的活动
Last updated
Was this helpful?
Last updated
Was this helpful?
(《尼各马可伦理学》亚里士多德 著 廖申白 译注 商务印书馆 (2009))
正如在德性上有人是因为具有那些品质,有人是因为在实现活动中运用那些品质而被称为好人一样,友爱也是如此。共同生活,相互提供快乐与服务的人们是在做朋友,睡着的人和彼此分离的人则不是在实际地做朋友,而只是有做朋友的品质。因为,分离虽然不致摧毁友爱,却妨碍其实现活动。但如果分离得太长久,友爱也会被淡忘。所以有人说
若不交谈,许多友爱都会枯萎。
老年人和古怪的人很难成为朋友。他们很少给人快乐,没有人愿意整日与这种痛苦的、不给人以丝毫快乐的人相伴。因为,人最强烈的本能就是躲避痛苦和追求快乐。那些相互客客气气,但是不共同生活的人,所具有的是善意而不是友爱。没有什么比共同生活更是友爱的特征的了:穷人希望得到他们朋友的帮助,甚至那些享有福祉的人也愿意有朋友一起消磨时光(他们其实是最不愿意过孤独生活的人)。然而,如果相互之间没有快乐,或者不能从相同的事物上得到快乐,人们就不可能一起共度时光。伙伴似乎就是这样的。
如已经多次说过的,好人之间的友爱是真正的友爱。因为,总体上善的和令人愉悦的东西是值得欲求的、可爱的,相对于一个人的善和愉悦对那个人而言是值得欲求的和可爱的,而每个好人都对另一个好人在这两种意义上值得欲求和可爱。爱似乎是一种感情,友爱则似乎是一种品质。因为,对无生命物也可以产生爱,回报的友爱则包含着选择,而选择出于一种品质。人们在因所爱的人自身之故而希望他好时,这种善意不是基于感情而是基于一种品质。爱着朋友的人就是在爱着自身的善。因为,当一个好人成为自己的朋友,一个人就得到了一种善。所以,每一方都既爱着自己的善,又通过希望对方好,通过给他快乐,而回报着对方。所以人们说友爱就是平等,这在好人之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友谊和德性一样,不仅仅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实现活动。快乐的友谊不一定是真正的友谊,但真正的友谊必定是令人愉悦的,因为好人之间的友谊既是总体上善和令人愉悦的,也是相对于个人上善和令人愉悦的。在好人身上,这两类善事物得到了统一。
在这里,亚里士多德回答了真正的友谊当中的相互性的问题:在这种友谊当中双方并不是无所欲求的,他们所得到的是对方身上的善,而那种因对方自身之故而希望他们好的善意则是对这种善的回报。但是,这是否意味着,只有在对方身上具有自己所缺少的善的时候,两人才能成为朋友?我们如何通过友谊得到他人身上的善?
如何理解基于感情的善意和基于品质的善意?
亚里士多德为什么认为因对方自身之故而希望他们好的善意是出于品质的?
我们如何通过友谊得到他人身上的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