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 友爱的数量方面
Last updated
Was this helpful?
Last updated
Was this helpful?
(《尼各马可伦理学》亚里士多德 著 廖申白 译注 商务印书馆 (2009))
在古怪的人和老年人中很少产生友爱。因为他们变得乖戾,而且不喜社交。而好脾气和好社交才是友善的特点且最能产生友爱。所以青年人会很快成为朋友,老年人却不行。因为他们不和自己不喜欢的人交朋友。脾气古怪的人也是这样。古怪的人和老年人相互间也会有善意,他们也相互希望对方好,并且在需要时相互帮助,但是他们不能说是朋友。因为他们不能共同生活并以此为愉悦,而这些正是友善的主要的标志。在完善的友爱的意义上,一个人不可能是许多人的朋友,正如一个人不能同时与许多人相爱(因为,爱是一种感情上的过度,由于其本性,它只能为一个人享有)。而且,一个人也不可能同时被人爱。此外,好人也没有那么多。再者,你必须彻底了解个人,与之相处亲密,而这件事做起来是很难的。但是在快乐与有用方面,一个人却可能同时得到许多人的爱。因为,有用的人和令人愉悦的人很多,而且他们给予的好处可以同时享得。这两种友爱之中,快乐的友爱更接近正确的友爱。因为首先,在快乐的友爱中,双方从同样的事物得到快乐并且相互间也感到愉悦。青年人的友爱就是这样。其次,在快乐的友爱中存在较大的慷慨。而有用的友爱中则充满了斤斤计较。第三,那些享得福祉之人不需要有用的朋友,但需要快乐的朋友,因为他们追求与他人共同生活。尽管短时间的不愉快可以忍受,持续不断的不愉快却无人能够忍受,甚至是最高善自身,如果它对于一个人是痛苦的话。所以,享福祉的人要找快乐的朋友。当然,他们也必定要求这些朋友也是好人,而且也对他们而言是好人。因为这样,他们就具有朋友所具有的所有品质。那些有权势的人则似乎交不同的朋友:有些朋友是有用的,有些是快乐的,但很少既有用又快乐的朋友。因为,他们所寻求的不是既令人愉悦又有德性的朋友,也不是由于有高尚[高贵]的目的而有用的朋友。他们寻求机智的人来使他们快乐,寻求聪明的人去做要他们去做的事情,这两种本领很少为同一个人兼有。前己说过,好人既令人愉悦又有用。但是,好人不能与有优越地位的人交朋友,除非那个人在德性上也比他高。否则,他就会觉得这种关系没有达到比例的平等。不过,既有优越地位又有突出德性的人是很少见的。
然而上面所谈到的友爱都包含着平等。因为,双方或者都提供同样的东西并希望得到同样的东西,或者以不同的东西,如快乐和好处,相交换。(但是如己说明的,这些友爱较为低等,也不怎么持久。由于它们与友爱既相似又不相似,所以人们认为它们既是友爱又不是友爱。由于与德性的友爱有相似之处,它们似乎是友爱。因为德性的友爱既包含快乐又包含用处,这两种友爱之一包含快乐,另一个包含用处。另一方面,由于德性的友爱既不受离间又持久,而这些友爱,除其他方面的许多不同外,都很快会变化,它们又显得似乎不是友爱。因为它们与德性的友爱不相似。)
亚里士多德对真正的友爱所提出的种种条件意味着这种友爱必然是稀缺的。如果真正的友爱不可得,那么退而求其次,快乐的友爱就比有用的友爱更好,因为没有人能忍受长久的不愉快。
好人和有权势的人很少成为朋友。权势带来一种地位上的比例关系,而为了配合这种比例关系,有权势的人也必须有突出的德性才能和好人成为朋友。这种人是很少见的。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德性上的相匹配,有权势的人的朋友只能局限在有用或者快乐的范围,而且很少有既有用又令人愉悦的朋友。这是因为对于有权势的人而言,“有用”的要求比普通人高很多,而很少有人能够同时满足有用和快乐这两个条件。
这种情况似乎意味着,有权势的人很难有真正的友谊,主要是因为他们通常缺乏与地位相匹配的德性,并且他们所寻求的仅仅是有用或者快乐的友谊。
友谊是否和公正一样,也需要一种成比例的平等?
有权势的人是否的确很难获得真正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