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两种理智德性及其对象
Last updated
Was this helpful?
Last updated
Was this helpful?
(《尼各马可伦理学》亚里士多德 著 廖申白 译注 商务印书馆 (2009))
但是,一事物的德性是相对于它的活动而言的。灵魂中有三种东西主宰着实践与真:感觉、努斯和欲求。在这三者中,感觉不引起实践。这从较低等的动物的例子可以看出,它们虽有感觉却没有实践。欲求中的追求与躲避也总是相应于理智中的肯定与否定的。而如果道德德性是灵魂的进行选择的品质,如果选择也就是经过考虑的欲求,那么就可以明白,要想选择得好,逻各斯就要真,欲求就要正确,就要追求逻各斯所肯定的事物。这种理智和真是与实践相关联的。而沉思的理智同实践与制作没有关系。它的状态的好坏只在于它所获得的东西是真是假。获得真其实是理智的每个部分的活动,但是实践的理智的活动是获得相应于遵循着逻各斯的欲求的真。选择是实践的始因(选择是它的有效的而不是最后的原因),选择自欲求和指向某种目的的逻各斯开始。所以,离开理智和某种品质也就无所谓选择。(因为离开了理智和品质,好的实践及其相反者就不存在。)理智本身是不动的,动的只是指向某种目的的实践的理智。实践的理智其实也是生产性活动的始因。因为,无论谁要制作某物,总是预先有某种目的。制作活动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属于其他某个事物。而完成的器物则自身是一个目的,因为做得好的东西是一个目的,是欲求的对象。所以,选择可以或称为欲求的努斯,或称为理智的欲求,人就是这样一个始因。
(选择不是对已经发生的事情的。例如,没有人会选择去洗劫特洛伊城。因为,没有人考虑过去,人们考虑的是将来会怎样,会不会发生某件事情。而已经发生了的事情,谁也无法把它收回。所以阿加松说,
就是神也不能
使已经发生的事未发生。)
所以,获得真是这两个部分的活动。因而它们的品质就是使它能获得真的那种性质。
在6.2节,选择成为了行为的真正始因,并受到逻各斯的指引。选择具有双重来源,即指向目的欲望,和经过考虑的逻各斯。当欲望的正确性与逻各斯的真理结合起来时,选择就是好的,具有理智的,真的。理智和欲望通过选择实现了统一,欲求着的理智或者智性的欲求推动着人们的实践活动。
理智德性与柏拉图式的沉思不同,它受到欲望的影响,因此并非纯粹的,知识性的逻各斯,而是带有欲望和目的的努斯,其核心是实践的,行动的。这种实践是经过考虑的行动,而非仅仅由感觉驱使的行动,后者被亚里士多德认为是动物性的,并排除在实践的范围之外。
理智德性所追求的真和道德德性所追求的善是一致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