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4 肉体快乐
文本
(《尼各马可伦理学》亚里士多德 著 廖申白 译注 商务印书馆 (2009))
有些人说,虽然有的快乐,如高尚[高贵]的快乐,非常值得欲求,但是肉体快乐,即和放纵相关的那些快乐,却不值得欲求。持这种意见的人应当考察一下快乐的性质。如果这样说是对的,如果与恶相反的是善,那么与快乐相反的痛苦为什么是恶?是否应当说,如果不是恶便是善,那么必要的这类快乐就是善的东西?或者,在一定范围内就是善的?因为,尽管有些品质和过程在善这方面不存在过度,因而也不会有过度的快乐,但在另一些品质与过程中的确存在这种过度,因而会有过度的快乐。在肉体快乐方面存在过度。坏人所以成为坏人就是由于追求过度的而不是必要的肉体快乐。所有的人都在某种程度上享受佳肴、美酒和性快乐,但不是每个人都做得正确。痛苦方面的情形则与此不同。人们躲避的不仅仅是过度的痛苦,而且是所有痛苦。因为,过度快乐的相反物不是痛苦,除非对追求过度快乐的人才是这样。
然而,我们不仅应当说明真,而且应当说明假。因为说明了那些虚假的意见可以使我们增强对真实的意见的信念。当我们充分地说明了某种看似真的意见并不真时,我们对于真实意见的信念就会增强。我们接下来需要谈一谈,为什么肉体快乐显得比其他快乐更值得欲求。首先,这是因为它驱逐开痛苦。过度痛苦使人们追求过度快乐,一般来说是过度的肉体快乐,作为某种治疗。由于与痛苦的鲜明反差,这种快乐显得十分强烈,所以人们追求它。(有些人不把快乐看作是好的有两个原因。首先,有些快乐是出于坏本性的行为,这种本性有的是天生的,例如兽类,有的是由习惯养成的,例如坏人。其次,其他的快乐是从匮乏向正常品质回复过程中的快乐,而处于正常的状态比处在向它回复的过程中要更好。但是这些快乐又是伴随着一个走向完善的过程的,所以它们在偶性的意义上又是好的。)第二,这是因为它强烈。有的人不能享受其他的快乐,只能享受强烈的快乐(例如特意使自己饥渴)。这种事情如果无害,也无人反对。但是如果有害,那便是坏事情。这些人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没有其他的快乐。对他们来说,中等的感觉就等于痛苦。(这是因为,动物的机体经常处于痛苦状态。自然科学家告诉我们,看和听都是痛苦的,不过我们已经变得习惯了,他们是这么说的。)同样,青年人由于发育而陶醉,因而青春就是快乐。此外,那些好激动的人总是需要回复到正常的状态。由于性格的原因,他们的身体总是处于躁动之中,他们的欲求也总是很强烈。而快乐,不仅是相反的快乐,而且是偶发的快乐,只要是强烈的,都驱除着这种痛苦。所以,冲动的人会变得既放纵又坏。与此相反,不带痛苦的快乐就不存在过度。这些快乐是自身就令人愉悦,而不是在偶性上令人愉悦的。所谓偶性上令人愉悦的,我指的是那些治疗性的东西。实际上,只是由于正常品质还残留的部分的作用,它们才产生治疗的作用,那个过程才使人愉悦。相反,那些激起正常本性的活动的事物,则是本性上令人愉悦的。
同一种事物不会永远令我们愉悦。因为我们的本性不是单纯的,而是有另一种成分(所以是有死的存在)。其中一种成分的活动必定与另一种成分的本性相反。而当两者平衡时,它们的活动就既不痛苦也不快乐。如果有某种存在的本性是单纯的,同一种活动就会永远令他愉悦。所以,神享有一种单纯而永恒的快乐。因为,不仅运动有实现活动,不运动也有实现活动。而快乐更多地是在静止中,而不是在运动中。“变化是甜蜜的”,诗人说,因为人有劣性。因为,正像变化多的人是劣性的一样,变化多的本性也是劣性的:它既不是单纯的,也不是公道的。
我们在上面谈到的自制与不能自制,以及快乐与痛苦,说明了它们各自都是什么,以及其中的一种在何种意义上是某种善,另一种又在何种意义上是恶的。下面我们要谈到的是友爱。
导读
亚里士多德认为,由于快乐是痛苦的反面,而痛苦是恶的,那么快乐就是善的。但这一论证的前提是,所有事物不是恶就是善。亚里士多德并没有明确地说这一前提是正确的,而是仅仅说,如果它是对的,那么快乐就是善。
适度的肉体快乐是必要的,因此是善的。而不同的快乐具有不同的性质,有些快乐在本性上使人愉悦,对于这种快乐而言,不存在过度;而有些快乐仅仅在使人回复到正常状态的过程中使人愉悦,而一旦超出了正常状态,这种快乐就是过度的。肉体快乐即属于后者。
既然肉体快乐的愉悦仅仅是偶性的,那么为什么它显得比其他快乐更值得欲求呢?亚里士多德认为这是出于两个原因。首先,人们对肉体快乐的感受较为强烈,因此它就能更为有效地驱逐痛苦。而驱逐痛苦是所有人都追求的。其次,因为低于正常品质的状态几乎总是伴随着痛苦,例如饥饿或者欲求不满,肉体的快乐由于能够驱逐这种痛苦,就显得更加值得欲求。与之相对比,那些在本性上令人愉悦的快乐由于不必然伴随着痛苦,也就不会被人强烈地欲求。
亚里士多德认为,能够给我们带来愉悦的事物也总是处于变化之中,因为我们的本性是复杂多变的。但这一段论述似乎表明,什么样的事物令人愉悦取决于我们的本性。这是否意味着,所谓本性上使人愉悦的事物并不是一种客观存在,而对于这种快乐的判断取决于判断者的本性?
亚里士多德关于快乐的论述到这里结束,但关于快乐的性质,快乐与幸福的关系,以及快乐是否值得欲求,都仍然有许多可以继续讨论下去的问题。
思考的问题
什么样的快乐在本性上使人愉悦?
除了肉体快乐,是否还有其他的快乐是所有人都必然追求的?
Last updated
Was this helpf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