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不能自制的范围
Last updated
Was this helpful?
Last updated
Was this helpful?
(《尼各马可伦理学》亚里士多德 著 廖申白 译注 商务印书馆 (2009))
接下来,我们需要讨论是否有一般的不能自制,或不能自制是否一定与某些特定的事物相关,以及如果是,同哪些事物相关。自制和坚强,不能自制和软弱,显然都相关于快乐与痛苦。在产生快乐的事物中,有些是必要的,有些则是本身值得欲求,但我们在追求它们时可能过度。必要的快乐是同肉体相联系的,我指的是营养、性爱,即与放纵和节制相关的那些肉体活动。另一些则是不必要的,但是它们自身值得欲求,我们指的是胜利、荣誉、财富以及其它善的和快乐的事物。对这些事物的获得违反了正确的逻各斯时,我们并不笼统地说它们是不能自制,而是加上些限制,如在财富、获得、荣誉或怒气上不能自制,而不是只说不能自制。因为,它们同严格意义上的不能自制不同,称它们是不能自制只是因其类似。正如奥林匹克运动会获奖者安斯罗珀斯的例子,他的定义同人的一般定义虽不是根本不同,但还是有些不同。(这可由以下事实得证:在谴责一般的或某种肉体快乐方面的不能自制时,我们说它们不但是错误,而且是恶;而对这里所说的这类不能自制,我们不说它们是恶。)但是,在那些在与节制和放纵相关的肉体快乐方面出错的人中间,我们把其中过度追求快乐,并在渴与饿、热与冷及所有影响我们的触觉与味觉的事物上躲避一切痛苦,且不是出于选择而是违反其选择与理智而这样做的人,称为不能自制者。我们这样说他们时不加任何限制,即不说他们在某某方面一一如怒气一一不能自制,而只说他们不能自制。(一个证明是,我们把在这些事上屈从于快乐与痛苦的人称为软弱的人,对屈从于怒气的人则不这样说。)所以,我们把不能自制者与放纵者,把自制的人与节制者相提并论,而不把他们同屈从于怒气等等的人放在一起来讨论。因为,不能自制与放纵是和同样一些快乐与痛苦相关的。然而事实上,尽管它们都与同样的事物相关,它们却不是以同样的方式同这些事物相关。放纵者是出于选择,不能自制者则不是。所以我们应当说,那些没有或只有微弱的欲望便过度追求快乐和躲避痛苦的人,比具有强烈欲望而这样做的人更是放纵。因为,如果他们具有了青春的强烈欲望,并感受到缺少必要快乐而产生的强烈痛苦,又会怎样呢?
既然有些欲望和快乐是与在性质上就高尚[高贵]和好的事物相联系的(因为依照前面的区分,令人愉悦的事物之中,有一些本性上就值得欲求,有一些则与此相反,有一些是中间性的),例如财富、获得、胜利、荣誉,人们就不会因感受、欲求和喜爱这些以及那些中性的事物而受谴责,而是因以某种方式这样做,即过度,而受谴责。(例如有些人违反逻各斯地屈从和追求某种本性上高尚[高贵]和善的事物,如太看重荣誉,太关心子女与父母。关心子女与父母本是好事,本应受称赞。但是在这方面可能做得过分,例如像尼奥贝那样甚至要与众神对立,或是像萨图罗斯那样由于爱父亲而得到“爱父者”的绰号,就太过分了。)所以,在这些事物上不存在恶。因为如己说明的,这些事物就其自身而言都是值得欲求的,尽管过度的追求是坏事情因而应当避免。同样,在这些事物上也不存在不能自制。因为不能自制不仅仅是应当避免,而且是应当谴责的品质。但是由于感情状态上的相似,我们也在这些方面使用不能自制这个词。不过,在这样说时总要说在某某方面不能自制,就像对某个我们不能简单地说是坏人的人,我们说他是个坏医师或者坏演员一样。对于一个医师或演员,我们不能不加限制地说他坏,因为他们各自的品质都不是严格的恶,而只是有些类似。同样,在前面的不能自制的例子里,我们只能说在与节制和放纵相关的那些事物上的不能自制是不能自制,而在说怒气方面的不能自制只是在类比意义上说的。所以,我们要加上在怒气方面这样的限定,就像说在荣誉或获得方面一样。
不能自制的原本范围与和放纵的范围是一样的,即营养和性爱。尽管人们在日常中常常会将不能自制的范围扩大到其他事物上去,但当人们这样做时,仅仅是在类比意义上这样说,而不是对不能自制的范围的扩展。
亚里士多德对不能自制的范围的这种限制源自于他将不能自制者与醉酒的人所做的类比。对于醉酒的人而言,做出正确行动所需要的具体知识要么没有被唤醒,要么没有与普遍知识联系起来,因而逻各斯的判断在某种程度上处于缺席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中,能够起作用的只是感觉和欲望,而正是感觉和欲望所渴求的东西,才能够进入不能自制的范围。因此,亚里士多德认为当人们说一个愤怒的人不能自制的时候,仅仅是在类比意义上使用这一概念,因为愤怒的对象并非由感觉和欲望决定,而是取决于人对具体情境的认识(我生气是因为他欺骗了我)。
与放纵的人不同,不能自制者对快乐的追求和对痛苦的回避并非是出于选择的,而是违反了他的理智和选择。这种选择的缺失维护了苏格拉底的“知识即善”的观点,因为不能自制者缺乏具体的知识,而只有感觉的知识,但这种知识在苏格拉底的意义上不能够称为“知”。因此,我们仍然可以说不能自制者做出那些行动是出于无知,而真正的知识(正确的普遍知识,以及与普遍知识相联系的具体知识)将指向善的行为。
你认同亚里士多德对不能自制的范围的限制吗?为什么?
不能自制是否是出于选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