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三种可爱的事物
Last updated
Was this helpful?
Last updated
Was this helpful?
(《尼各马可伦理学》亚里士多德 著 廖申白 译注 商务印书馆 (2009))
这个问题也许只有在弄清了说某某事物可爱的意思之后才会清楚。并不是所有事物都为人们所爱,只有可爱的事物,即善的、令人愉悦的和有用的事物,才为人们所爱。但是人们认为,有用的东西就是能产生某种善和快乐的东西。这样,作为目的的可爱的事物只剩下善的和令人愉悦的事物。那么,人们是喜欢本身即善的事物,还是喜欢对他们而言是某种善的事物?因为,这两者有时不是一回事。对于令人愉悦的事物也可作同样的提问。每个人都似乎喜欢对他而言是某种善的事物。尽管本身即善的事物在总体上是可爱的,只有对一个人而言是某种善的事物才对那个人而言是可爱的。而且人们所爱的不是真正对于他是善的东西,而是对于他显得是某种善的东西。但这点并不重要,因为我们说的可爱也就是显得可爱。所以,爱有三种原因。但是友爱不是指对无生物的爱,因为在这里没有回报的爱,我们也没有对它们的善的希望(例如,希望一瓶酒好是荒唐的,我们最多是希望它保持得好,以便可以享用)。但是人们说,对朋友就应当希望对于他是善的事物。如果抱有这种希望但是对方没有回报这样的希望,它就只是善意。只有相互都抱有善意才是友爱。而且,也许还要附加一个条件,即这种善意必须为对方所知。因为,一个人有时对他未曾谋面的他认为好或有用的人抱有善意,这些人中间可能也有某个人对他抱有同样的善意。这两个人当然相互都有善意,但如果他们每一个都不知道对方的善意,我们怎么能说他们是朋友呢?所以,要成为朋友,他们就不仅要互有善意,即都希望对方好,而且要相互了解对方的善意,并且这种善意须是由于上面所说的原因之一产生的。
爱一个事物有三种原因,即善,令人愉悦和有用。这些原因是对我们而言的,而非事物本身的性质。对一个人的友爱也是出于者三种原因,但是它与对事物的喜爱的区别在于,友谊中有一种相互性,友爱的双方都希望对于对方是善的事物。只有当这种善意为对方所知,并且获得回报的时候,才能形成友谊。
这种相互性的要求将朋友定义为一个能够与之对话的自我。在这种镜像的关系中,人的理性自然(沉思的自我)和政治自然(与人的关系)同时显现,并且迫使我们思考两种自然在相互分离中各自的意义。
沉思的生活如何与必要的友谊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