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友爱方面的意见与难题
Last updated
Was this helpful?
Last updated
Was this helpful?
(《尼各马可伦理学》亚里士多德 著 廖申白 译注 商务印书馆 (2009))
在谈过这些之后,我们来谈谈友爱。因为,它是一种德性或包含一种德性。而且,它是生活最必需的东西之一。因为,即使享有所有其他的善,也没有人愿意过没有朋友的生活。实际上,富人、治理者和有能力的人看起来最需要朋友。因为,有好东西给朋友是最多见也是最受称赞的善举,倘若没有朋友可以给予,纵有财产又有何益处?而且,若没有朋友,财产又如何享有和保持?因为,财产越多,危险就越大。而陷入贫困和不幸时,只有朋友才会出手相援。而且,青年人需要朋友帮助少犯错误;老年人需要朋友关照生活和帮助做他力所不及的事情;中年人也需要朋友帮助他们行为高尚[高贵]。因为“当两人结伴时”,无论在思考上还是做事情上都比一个人强。其次,父母对子女或子女对父母的感情似乎是天性,不仅人类如此,鸟类与多数兽类也是如此。同种类存在物的成员间,人类尤其如此,都存在此种感情。所以我们称赞爱他人的人。甚至在旅行时,我们也能看到人们之间如何交友互爱。第三,友爱还是把城邦联系起来的纽带。立法者们也重视友爱胜过公正。因为,城邦的团结就类似于友爱,他们欲加强之;纷争就相当于敌人,他们欲消除之。而且,若人们都是朋友,便不会需要公正;而若他们仅只公正,就还需要友爱。人们都认为,真正的公正就包含着友善。友爱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高尚[高贵]的。我们称赞那些爱朋友的人,认为广交朋友是高尚[高贵]的事。我们还认为,朋友也就是好人。
但是,关于友爱本身的性质,人们有许多不同意见。有的人认为,友爱在于相似。他们说,我们爱的是与我们本身相似的朋友,所以谚语说,“同类与同类是朋友”,“寒鸦临寒鸦而栖”,如此等等。另一方面,有的人则说,“相似的人就如陶工和陶工是冤家”。在这方面,有人想说出更高的、更合乎自然的道理来。欧里庇德斯写道,“大地干涸时渴望雨露,天空充满雨水时渴望大地”。赫拉克利特说,“对立物相互结合”,“最优美的和谐来自不一致”,“万物由斗争而生成。另一些人则表达了相反的意见,例如恩培多克勒说,“同类找同类”。我们先放下这些关于自然界的问题(它们同我们目前的讨论没有关系)。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的与人相关并对我们的道德与感情有意义的方面,例如,任何两个人都可以是朋友,还是坏人和坏人不能成为朋友;只有一种友爱,还是有几种不同的友爱。有些人认为友爱只有一种,因为其中可以有程度的差别。这种意见理由不充足,因为不同种类之中也可以有程度的差别。但是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谈过了。
在第八卷的开头,亚里士多德就给了友爱许多赞美之词。在他看来,友爱不仅是一种德性,而且是生活的必需品。友爱具有种种好处和美德,甚至被认为包含在真正的公正之中。但关于友爱的本质,却仍旧有许多疑问。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是否任何两个人都可以是朋友,还是坏人和坏人不能成为朋友?
只有一种友爱,还是有几种不同的友爱?
当我们选择和一个人成为朋友,我们看重的是什么?
如何理解真正的公正包含着友爱?